欢迎访问乳制品网!

广告

广告

“养牛赚钱不吹牛”

时间:2019-07-26 09:30来源:作者:admin点击:

导读: 宁夏西吉县什字乡马沟村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提起梁小军,该村村支书苏俊清充满感激:梁老师是真正帮咱挖穷根、填穷坑! 西海固素有贫甲天下之谓,是历史上著名的贫苦之地。受自然资源禀赋制约,被誉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肉牛养殖是六盘山深度贫困区的传统

宁夏西吉县什字乡马沟村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提起梁小军,该村村支书苏俊清充满感激:“梁老师是真正帮咱‘挖穷根、填穷坑’!”

“养牛赚钱不吹牛”(图1)

西海固素有“贫甲天下”之谓,是历史上著名的贫苦之地。受自然资源禀赋制约,被誉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肉牛养殖是六盘山深度贫困区的传统产业,具有辐射面宽,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特点。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科所梁小军和他的科研团队紧紧抓住“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求,细致梳理该片区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种、草、养、繁、管”等关键节点,沿产业链布置创新示范链,组装配套先进成熟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先进技术到位率,改善基础条件建设,补齐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通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物化科技成果的方法,构建起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西部合作、科技引领、政产学研推”合作科技扶贫模式。

找准穷根 开启科学养牛之路

马沟村是个纯回民村,325户,1350口人,耕地3844亩。梁小军没来之前共有213户养牛,存栏1200头。

“我们不懂技术,稀里糊涂养着,效益很一般。听说养一头牛,一年能挣好几千元,感觉那是吹牛!”回忆起梁小军2018年初入村时的情景,苏俊清有点愧疚,“那时我们村委会的几个人还说风凉话:别看跑地忙,估计也起不了啥作用,应付一下算了!”

让苏俊清没想到的是,去年4月的一天,书记、乡长通知他们村委会到乡上开会。会场上,他又见到了梁小军,还有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和市、县相关部门的领导、技术人员。梁小军说,要从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制作全株青贮、母牛科学饲养,到犊牛培育、肉母牛代育奶公犊、肉牛快速育肥、疾病防控等各方面帮扶村子。

“一听就知道找准俺们的‘穷根子’了!”苏俊清很高兴。为啥这么说呢?苏俊清解释,养牛离不了草,县里养牛的草贵得很,麦草贵时1公斤1元钱,草都买不起!还有母牛一年半才下犊,养不好、害个病,还容易死。他说,我每年都育肥几十头牛,不懂技术,只知道好草好料尽饱给吃,一天最多长个2斤到2斤半,成本大,赚不上几个钱。

“梁老师他们来,带来养牛扶贫项目,还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等各路专家。专家编写的《肉牛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控技术指南》等实用手册和母牛发情鉴定等7种技术挂图,一家一套,看得懂,学得会。这是科学养牛,效果应该不会差!”

在梁小军主持的科技部—宁夏共同实施“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宁夏深度贫困村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带动下,马沟村种专用青贮玉米3100亩,建青贮池136个,并获无偿补助营养舔砖15吨、5%肉牛母牛预混料75吨、30%肉牛浓缩料15吨;种青贮玉米、新建青贮池、买铡草机户均合计能获补贴6000多元;当年制青贮2.6万吨,缺草问题彻底解决了!新增养殖户50多个,存栏数增到2600头。养殖户高兴地说道:“梁老师带来的项目太好了,专家教技术,免费发饲料、舔砖,美得很!是真扶贫,俺们心里暖暖的。”

大胆创新 土豆秧变牛饲料

如果说,这个项目在马沟村赢得的赞誉,是梁小军团队在山乡奏响的科技精准扶贫的温暖主题曲,土豆秧变牛饲料的大胆创新则奏出最美协奏曲。俗话说“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他们想到了,更可贵的是也做到了。

早在2016年,有专家到宁夏考察,了解到200多万亩马铃薯秧被丢弃,感叹道:“这么多马铃薯秧,丢弃不用太可惜,要是能变成肉牛饲料,不仅解决当地牛粗饲料不足问题,变废为宝,还是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变废为宝,说来容易,做来难。“马铃薯秧的鲜秧可是有毒的。”梁小军介绍,“含大量龙葵素,牛羊吃了极易中毒,口感也差。霜降后秧中毒素会分解一部分,但营养价值大跌;收秧时机又影响马铃薯产量、薯中淀粉含量。”

难题接踵而至。如何在不影响马铃薯产量、品质前提下,确定鲜秧适宜刈割期?如何降低鲜秧中龙葵素含量等成了梁小军团队必须破解的难题。2016年底,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秧饲料化利用项目组成立,饲养专家梁小军和设备专家钟波临危受命,担起了马铃薯秧收贮饲喂技术和马铃薯秧机械化收割专用设备研发任务。

两年潜心钻研,梁小军团队系统研究了添加甲酸、乳酸菌、纤维素酶等不同处理方法对马铃薯秧混贮的营养成分、品质和龙葵素含量变化,马铃薯秧分别与玉米秸秆、稻草、玉米芯、稻壳等不同比例的混贮系列技术,取得可使龙葵素含量降低98%以上的加工调制与利用成果,而且破解了马铃薯秧混贮时匹配饲草同期性难题。

“我们测定了成百上千个样品和指标,获得了马铃薯秧青(混)贮与饲喂成熟技术。这一突破,减少马铃薯秧废弃后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也有效缓解当地百姓肉牛养殖中饲草短缺的难题。”面对来之不易的成果,梁小军倍感欣慰。

与此同时,马铃薯秧收获机械的研制,经过山东、固原等地的多轮试验、改进最终定型。这台收获机能一次性完成收获、切碎、存储运输等作业,效率达每小时8亩,收获倒伏鲜秧效果也挺好。

养殖户的牛壮起来了,还卖上了好价钱。“养牛能赚钱真不是吹牛啊。”马俊青发自内心地说,“俺们育肥的牛一天也能长到3斤以上,真得信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广告

广告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2021 陕西微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 陕ICP备15016078号-7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QQ:1351954934

{eyou:robot copyright='qjp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