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乳制品网!

广告

广告

奶粉“国家队”扩容 乳业审查趋严了吗?

时间:2014-06-13 21:12来源:作者:编辑点击:

导读: 自去年以来,乳品行业的各类审查认证日趋严格,这让乳品企业的投入资金剧增,斥巨资获得的许可认证,会不会让消费者买单呢? 而乳业审查趋严的结局能否让土洋奶

  自去年以来,乳品行业的各类审查、认证日趋严格,这让乳品企业的投入资金剧增,斥巨资获得的许可认证,会不会让消费者买单呢?而乳业审查趋严的结局能否让土洋奶粉都满意?

  乳协推第三批“国家队”奶粉名单光明终入选

  连续两次的未能入选乳协奶粉推荐名单,让光明这个自视身价颇高的企业难以“自抑”。继去年9月、今年1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先后曾牵头举办的“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发布会”后,中乳协6月13日在北京再次发布第三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发布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光明旗下婴幼儿配方乳粉“光明优幼”终于如愿入选。除光明外,此次乳协推荐的新品还有雀巢、大庆、哈尔滨太子、黑龙江龙丹、上海花冠、美庐等6个品牌。

  乳协推广国产婴幼儿乳粉品牌一览:

  第一批伊利、蒙牛雅士利、完达山、飞鹤、明一和高原之宝

  第二批北京三元、浙江业金融机构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并重组的支付手段。对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实施兼并事项,不设发行数量下限,兼并非关联企业不再强制要求做出业绩承诺。非上市公众公司兼并重组,不实施全面要约收购制度。

  五是落实土地管理政策。兼并重组涉及的划拨土地,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涉及的原生产经营性划拨土地,经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理。

  本土奶粉和洋奶粉重回同一起跑线

  一轮轮审查下来,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政策基本面上,进口奶粉与本土品牌实际上又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市场竞争开始真正进入拼内功的阶段。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表示,“去年中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国产的产量大概是70万吨,进口大概12万吨。而且有一些企业已经进行了重组和并购,而随着日后加强监管,企业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并购会常态化并还会进一步增加。”

  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对比上一次食药监总局发布的生产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名单,之前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目为128家,如今减少为82家,此外,成功换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原来的25个减少到22个,而河南、四川和云南之前曾经有过奶粉生产企业,但是如今却一家都没有。

  黑龙江、陕西依然是全中国拥有最多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地方,分别达到25家和14家,但这两个奶粉大省,企业数量减少的也不少,其中黑龙江原本有40家,现在少了15家,而陕西原本有19家,现在少了5家。显著减少的,还有广东、内蒙和福建。广东从原本的10家大“跳水”到现在的4家,内蒙从7家减少至现在的2家,福建从4家减至只有1家。

  进口奶粉企业认证难度增加

  按照规定,未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得进口,因此,注册也被业内人士称为“船票”,目前,一共有94个进口的婴幼儿品牌幸运地拿到了“船票”,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断货的风险了。

  也有知名的乳品企业借着这一次认证重新进入中国。来自法国的兰特黎斯集团就是其中之一。据兰特黎斯中国区总经理江霞表示,此次引进中国的喜丽雅奶粉为法国当地婴幼儿奶粉品牌,在2006年被兰特黎斯集团收入囊中,目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均有销售。早在2011年喜丽雅就以授权代理的方式在浙江和江苏地区局部销售。此次借着认证的机会重新进入中国,有别于在其他市场的大众品牌定位,喜丽雅在中国则定位高端。其中,,高端系列喜丽雅定价约280元/900克罐,超高端系列金喜力定价约380元/900克罐。

  此次“土洋齐发”,对于奶粉行业是又一次大规模的整顿,“此次奶粉整顿大幕中,对于进口奶粉门槛有了大幅提高,同时,对于国内奶粉企业要求非常严格,基本上做到了国内外企业要求相对公平。”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进口奶粉形势还是比较复杂,下一步政府还要加大跨国监管部门合作、跨国监管部门技术交流,实现奶粉跨国检测与监控,以及跨国可追溯,实现每一罐进口中国奶粉可靠、可追溯。”

  通过此次整顿,市场趋于理性化。某奶粉企业高管表示,“随着奶粉整顿大幕基本落下,市场格局非常清晰,在政策基本面上国产与进口品牌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虽然目前进口品牌仍然占有心理优势,但未来市场竞争格局更加良性。一些小品牌会加速退出市场,大品牌将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价格乱象也将得到整治。”

  宋亮认为,随着二三线城市成为主要竞争市场,国内外品牌都将会采取下行策略,抢夺二三线市场,而二三线市场的竞争将主要依赖价格竞争,加上国家对婴幼儿奶粉价格严格监管,以及国内外大量产能得到释放,未来婴幼儿奶粉市场价格将逐步下行,一些企业为了保证业绩提升,也会依靠低价策略来实现营收增长。

(责任编辑:DF083)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广告

广告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2021 陕西微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 陕ICP备15016078号-7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QQ:1351954934

{eyou:robot copyright='qjpemail'/}